应对低生育率 这几件事是关键(提高生育率,其实很简单)

据国家卫健委8月16日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三孩政策也随之正式出台。
人口问题,是个大问题。
人口规模不是不能降低,但不能急剧下降,否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导致重大社会危机。
很多专家就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扭转人口出生急剧下降问题,提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建议。例如,任泽平的长文(https://m.toutiao.com/is/jfPuKEL/?= 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加大鼓励生育力度:中国生育报告2022 - 今日头条)就很值得一读。
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尽管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是值得肯定的。近年来,时变势异,我们的人口政策又进入探索调整期。如今,国家三孩政策正式出台了,这是个好消息。人口政策的调整,说明原有政策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也就是说原有政策出现了问题与不足。矫枉必须过正。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调整的力度可以更大一些。

影响生育率三个直接表面因素:不能生,不想生,不敢生。
不能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健康因素(各种不孕不育),二是婚姻状况限制(男光棍生不了,女光棍儿不“好”生——生了有这样那样的麻烦)。
不想生,纯粹是个人原因,就是不想生育。
不敢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生不起(经济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负担太重),二是政策不允许(有条件多生,甚至生很多,却受到政策制约)。
不想生的,是思想观念问题,非一日之功,略过。
身体原因生不了的,找医生,略过。
男光棍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不了,找科学家,略过。

剩下的几种情况,只要思想解放,政策到位,还是很容易奏效的。
一、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想生的,能生的,有条件生的,多少都可以。谁生的都是国家的人不是?这主要是指占比较小的高能量群体,权贵群体,不差条件,只差政策。
二、想生不敢生的普通群体。1)生育假:一胎6个月,二胎12个月,三胎24个月,四胎以上的,每多生一个,享受24个月生育假。体制内工作的,带薪休假。体制外工作的,带薪休假,所在企业享受其薪金十倍(因为不懂税法,此处的倍数是随便说的,意思是要减轻企业的税负,相当于变相国家补贴,否则企业不愿意雇佣女工)。无工作者,政府按当地人均收入标准在生育假期间予以补贴。妻子生娃的,丈夫享受半假,或予以当地收入标准50%的经济补贴。一句话,不让生娃的女人和支持妻子生娃的丈夫吃亏。2)出台生育税,婚龄女士按其年纯收入(按现行政策的税后收入)的10%纳税,生育3个以上的,免税,生育2个的,税率1%,生育1个的,税率2%。女士勿喷。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男人上战场流血牺牲保家卫国,女人上产房流血流汗为家国续香火。主要是男人想生生不了啊!3)0—6岁儿童享受生活补贴,公立幼儿园全免费,应托尽托;6—18岁学生义务教育,免学费。4)生3个娃的,政府按当地房价标准,给一套100平米住房补贴,超过3个的,每多一个娃,多给50平米补贴。5)0—18岁孩子的医疗保险一律由政府承担。6)推进医疗改革,逐步提升公费医疗比例,用大概30年时间完成。7)生3个娃的家庭,高等教育阶段学费一律减免80%,生2娃的,缴纳减免20%,生1个娃的,缴纳150%,生3娃以上的,一律免费,且另外给50%的生活补贴。总之,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让想生娃的家庭,没有后顾之忧。
三、解放思想,把生育权完全交给女性。想不想生,想生多少,想跟谁生,在合法的范畴内,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女性享有生育的最高决定权。说人话就是,未婚妈妈与已婚妈妈享有同等的全部社会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任泽平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社会将重新进入高级阶段的“母系”社会。我们有个原创概念——家庭的社会化,即家庭的一切功能全部社会化。当然,这一思想太过于超前,也涉及到太多社会伦理甚至是法律问题与价值观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无法实现,甚至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给予未婚妈妈完全的社会权利,是走向家庭社会化的第一步,也是解决低生育率问题的得力办法之一。
此外,还可以适度开放移民政策,吸引高质量的青年技术移民及投资移民来华。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低生育率问题一旦出现,调整起来就相当困难,但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扭转低生育率趋势,还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我们的国情和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换言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我们的生育文化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变,但传统生育文化的根基仍在,只要土壤、气候、环境、政策得力,我们国家的未来,仍然会一如既往地“生”机勃勃,不会像日本那样进入不可逆转的老龄化少子化时代。
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先行致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