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学生家长:孩子调皮 该赔就赔(“掌掴教师”案的冷思考)
我们属于一个既奇怪又矛盾重重的群体,我们向教育要分数,又痛恨教育重分数,我们一边要求老师严管学生,一边又质疑老师批评教育。任何一点和校园有关的风吹草动,老师们,都必然首当其冲成为教育的箭靶子。
当本该彰显人性的教育和医疗成为舆论讨伐的对象,当本该被尊重的教师和医生成为风口浪尖摇摇欲坠的群体,真正该反思的是整个社会,是人类自己。

近日,河南常某当街暴打老师事件刷屏,引来议论者云集。有为打人者叫好的,有为老师鸣不平的,更有叫嚣出手太轻的。一时间,各方舆论纷起,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节奏。

想起媒体曾报道的12岁孩子杀母事件,面对媒体和亲友,孩子竟然没事人一样轻描淡写,说杀的是自己妈,又不是别人。闻之,先是心惊,再是胆寒。
一个是挥拳高高向师长,一个是磨刀霍霍向爹娘。这世界,究竟怎么了?!
对于当街打老师的常某,或许如他所言,当年被老师打过,兴许还打得不轻,委屈和恨意该是早就积存下的。但缘由一定未必如他所言,因为没钱没权被老师狠打。
二十年前,整体生活水平还都处于不太富裕的水平。县城的中学,老师们的压力绝不会轻松。繁重的课程,社会的高期望值,考试的压力,暑期一年一度的优化组合等,任意一个层面都足以束勒着老师们直不起腰来。教师队伍也是凡人,不否认会有粗鲁者采用粗暴简单的方法教育学生。但硬要说是因为没钱没权被打,这也太有悖常理了些。当然,除非遇到的老师是个虐待狂。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现时代,受教育已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在我们每个人的求学经历中,一定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坏脾气的老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老师们望学子成龙的心情一点不亚于天下的父母们,他们巴不得个个学生都能学成所愿奔个光辉前程。一些被老师粗暴教育的,要么是调皮捣乱不守纪律,要么是自己不学习还使坏扰乱他人,更有翻墙越院、惹事闯祸的,真正没钱没权却努力向上的学生,反倒是最得老师嘉许和看重的。更何况,整日被教案和作业堆深埋的老师们,哪有闲心情打听你是富是穷?!
诚然,视频中被打的老师,昔年惩戒学生的方式应该也有不恰当之处,否则,不会被学生记恨二十年依然愤愤不平。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人到中年的常某当街挥拳施暴的理由。纵使老师再怎么错,如今年龄应该和打人者父亲差不多了吧,一个壮年人,当街拦截暴打一个与自己父辈同龄的、手无寸铁的老人并全程录像,已经不仅仅是报仇出气,更多是对精神和人格的侮辱和践踏。是炫耀?是博取眼球、亦或是借此出名?还是另有目的?且不论谁是谁非,这样的施暴方式,以及这种视频的传播、传递,带给人们以及社会的,会是什么样的能量?
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昭示?是当年恨今日雪的快意?是以牙还牙、血债血还的淋漓?还是向当代教育的开炮和告诫?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被打的当事人竟然出于挨学生揍丢丑的心结,选择了沉默并独自隐忍,直到视频被传播网络引起关注。

或许,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切实理解双方当事人的感同身受,更无法给此次事件一个客观评判。太多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自己有限的认知和情绪带入所左右。相信要不了多久,关于此次事件,定然会有公正合理的说法以告慰当事双方。
我所关注的,是事件背后潜藏的教育矛盾,以及事件本身带来的后续社会问题。唇亡齿寒。面对步步险境的教育,教师们会不会愈加自闭、保身,而变得战战兢兢、裹脚不前?!
始终记得读小学时,每年春秋季节,学校都会组织出游,老师们各自谋划,有带学生爬山的,有自找线路探险的,有搞野外训练的,选的全是羊肠小道、高山险峰。老师们头前开道,学生们分成小组紧跟其后,个个宛若出笼的小鸟般欢呼雀跃,有竞相伐藤劈路的,有翻越山石高呼充当啦啦队的,有专事后勤帮扶的,个个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年少的野性,在山野间尽情释放。每次出游下来,有被灌木划伤了手臂的,有脚上磨出了血泡的,有腿上磕碰出伤口的,还有崴了脚被轮番背扶回来的,但学生们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停顿掉队,没有一个叫苦喊累,全程一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更没有家长因为学生受伤找老师或学校闹事寻取赔偿的。大人孩子都明白,磕着碰着是难免的风险,但相较出游本身的乐趣和意义,没有谁会因噎废食。反观如今,孩子们上个体育课,都要重重保护,多少带点运动强度的体育课,学校和老师都要事先衡量再衡量,生怕磕碰了哪个无法交差。是以,凡是带点强度和冲击的课程,一项项被停下来。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多数变成了站队、走步、体操或者自由活动。祖国的花朵需要保护没错,但若一直被保护在温室里,不敢见风雨,不堪经风雨,有朝一日温室撤去,他们要如何在炎阳雨雪里生长、存身?!

就在不久前,还曾有过引起舆论的媒体报道,某城某地有个小学女生因为没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罚站,事后,该家长出动警力把老师传唤进派出所,限制人身自由长达数小时之久。类似的事件颇令人大跌眼球。身为教师,如果连小小的罚站都不可为、不敢为,那么,遇到错误,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去惩戒?不要告诉我要以理服人、要说服教育,道理和说服不是任何时候任何错误都永远行之有效。君不见,有多少家庭因为对孩子教育无力转而寻求社会上的各类辅导、训练机构吗?倘若道理说得通,家长们又何苦不遗余力花费大价钱去寻求外力帮助?

一直觉得,我们属于一个既奇怪又矛盾重重的群体,我们向教育要分数,又痛恨教育重分数,我们一边要求老师严管学生,一边又质疑老师批评教育。任何一点和校园有关的风吹草动,老师们,都必然首当其冲成为教育的箭靶子。我们既小心翼翼又脆弱敏感的教育啊,身处漩涡的老师们到底还能背负多久?!
由此,想到近年媒体不断报出的伤医事件,一方为病痛的患者,一方为救治的医者,二者之间,究竟存在着多大的深仇大恨,以至于要血刃相见、两败俱伤?或许,施暴者都有各自的理由,也或许,被打者确有不当之处,但在法治逐步完善的现时代,以暴力泄气,一定不值得效仿和提倡。
当本该彰显人性的教育和医疗成为舆论讨伐的对象,当本该被尊重的教师和医生成为风口浪尖摇摇欲坠的群体,真正该反思的是整个社会,是人类自己。学校为什么一味重视分数?医院为什么要多开检查?教师和医生,难道甘愿成为被牵着鼻子走的机械人吗?若有一天,救死扶伤者,不敢放手去救,教书育人者,不敢放手去教,那才是这个社会彻底的悲哀!


作者简介:琴心,女,生于乡野,长于乡野。抬首听风语,俯首煮羹汤,闲暇随心随笔涂鸦,有作品见于《唐山文学》《洛阳杂文年选》《洛阳散文年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