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证件记录的一生(婚姻档案自述)
婚姻档案自述
我是婚姻档案。我姓“大名”,我出生在历史悠久的史称“北京大名府”的拥有近100万人口的大名县。请允许我说一说我的身世的始末根由和来到大名县档案馆后的感受。
先天不足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有39个家。当时,接生我们的人,一般都是杨桥、万堤、龙王庙、金滩镇等39个乡镇的民政助理,也有个别乡镇是政府秘书代劳的。那时,没有网络,不用上电脑,很简单,只要有村里的介绍信,自愿登记结婚的男女双方带着各自的户口本或者身份证,来到乡镇按要求填一下表格,签上自己的名字,民政助理或者政府秘书签上字,盖上章,就给发结婚证,就可以回家置办酒席、举行婚礼了。当然,前提是男女双方身体健康,男方得满二十二周岁,女方得满二十周岁。由此,我们这些婚姻档案就诞生了。
那时候出生的我们这些婚姻档案,有个别的“先天发育不足”。比如,有的家庭,男的年龄不足二十二岁,甚至不足二十岁,父母为了使儿子结婚后能够多分责任田,或者为了早一点抱孙子,就托关系,找门路,想尽千方百计给儿子领结婚证、结婚。还有的,村里开的介绍信上的名字与户口本上的名字不一致,户口本与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不一致或者同音不同字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啥情况都有。甚至有的关系户来了,不仅男女双方不到场,就连介绍信和户口本也不带,一顿酒后,不用填表,稀里糊涂就填发了结婚证。这些“先天发育不足”为我们以后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很大隐患。
时间到了二零零六年。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兄弟姐妹被接进了一个新家,也就是大名县档案馆。在进入新家大名县档案馆之前的一九九六年,因县里机构改革,合并乡镇,我们兄弟姐妹由39个家又分别进入了20个家,后来,又来到县婚姻登记站这个暂时的家。这期间,费了很大周折。因为不停地搬家,有时,这个家或者是因为没有档案员,或者是因为借阅登记制度不规范,或者是因为档案柜不够用等等,这些现象致使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兄弟姐妹走失了,走散了,找不到了。
乔迁新居
为啥说是乔迁新居呢?嗬,你瞧瞧吧!二零零六年的大名县档案馆尽管依然是借屋当库房,依然是因县里开通广晋路,县档案馆被冲占、拆除,而由县政府协调在县进修学校蜗居,但却今非昔比!因为,二零零四年调整后的县档案局(馆)领导班子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引起了上级档案部门的关注。二零零五年七月,原国家档案局(馆)局(馆)长毛福民亲临大名县档案局(馆)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随后,二零零六年,到大名县档案局(馆)检查工作的原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冯世斌称大名县档案馆是全省县级档案馆的一面旗帜,要“北学迁安,南学大名”。大名县委、县政府也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向县档案局(馆)学习的通知》。大名县档案(局)馆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关注民生,借势而上!于二零零六年果断将全县2000年前13个年头 60000余件婚姻档案接收进馆。那几年,大名县档案馆成为邯郸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将婚姻档案接收进馆的档案馆。60000余件婚姻档案的接收进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了大名县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全县群众对婚姻档案的查阅和利用。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名兰台人的辛勤汗水与付出。前边我说过了,因为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有一定的先天不足,来到县档案馆后,我们可把县档案馆的这几个人折腾毁了。县档案馆本来人就少,所以他们包括正、副(局)馆长在内,全员上阵,加班加点,把我们这些被接进县档案馆的每一卷、每一份婚姻档案一个不拉地全部过目、整理一遍,比如,对名字,核目录,该添的添,该删的删。我们有的档案目录里有,但卷里没有。有的档案卷里有,但目录里没有。有的姓不一致,有的名不一致。有的出生年份不一致,有的出生月份不一致。有的没有照片(没贴结实,掉了),有的照片贴错了,张冠李戴,和卷里不是一个人。如此等等,状态各异。大名县是人口大县,每年登记结婚的男女青年有几千对,登记率高的年份达10000对之多。所以,核实、校对、整理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核实、校对、整理工作完成后,县档案馆又让我们穿新衣,将我们一一装进新购置的符合脱酸要求的崭新的档案盒子里,供需要的人前来查阅。
切莫小瞧我哟
有人说,档案?啥是档案?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不过是一堆废纸罢了!不显山,不露水的,有啥用?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这种观念大错特错!这种观念是万万要不得的!我要用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您档案是什么!2008年8月9日,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的第二天,上午11:29,大名县档案馆来了一位三十多岁、操着山东口音、哭哭啼啼、带着一个七、八岁小女孩的妇女,说是要查一下自己的结婚证档案。当时,县档案(局)馆的其他几名同志因为分包着龙王庙二大队和龙王庙西木堤两个村的奥运安保任务,都下村驻村去了。县档案馆就馆长和小王同志两个人在单位值守。虽然眼看就到下班时间了,但小王看到这位妇女很着急,就立刻为她查找。当时,因档案信息化工作还未开展,小王只能先查目录,然后进库房查找。当因查档时间紧迫而忙的满头大汗的小王将查找到的档案复印好并盖上县档案馆的档案利用专用章交给这位妇女手中时,这位当事人很是感激!原来,这位前来查找自己婚姻档案的妇女是山东人,在十年前经人介绍嫁到了大名县北峰乡前现城。刚开始,她的丈夫还是知道干活挣钱养家的。后来,不知怎么,她的丈夫染上了赌博,且手气很差。这几年,她的丈夫不但赌博,而且酗酒。短短几年,因丈夫喝酒、赌博,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有时,她说几句,丈夫不但不听,反而还对她大打出手,她的脸上经常是红一块紫一块的——实在过不下去了,她提出了离婚,但丈夫却当着她的面将两份结婚证撕了个粉碎。将近两年后的2010年5月16日上午,县档案馆门前来了一对抱着一个胖呼呼的小男孩、拉着一车西瓜的夫妻,下车后,这对夫妇抱了两个个最大的西瓜拿到了县档案馆办公室。那个妇女说一定要感谢大名县档案馆!因为两年前大名县档案馆给她查到了婚姻档案,才让她脱离了原来婚姻的苦海,才有了今天幸福的家庭,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名县档案馆!
自从县档案馆将全县婚姻档案接收进县档案馆后,前来县档案馆查阅婚姻档案的群众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有时甚至一晌时间内要接待十班、八班。而且,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河北、河南、山东相互间通婚的越来越多,因而,查阅婚姻档案的不仅有本县的,还有许多河南的、山东的。好多人都是苦恼而来,满意而归。比如,南乐县城关镇的李会芳,大名镇的丹延丽,铺上乡的王艳萍,莘县王奉的张青等等,都是被不幸的婚姻拖得疲惫不堪却因拿不出结婚证而无法解除婚姻。当她们在大名县档案馆找到自己的结婚证档案后,她们都百感交集,连声道谢,甚至有的眼里浸出了感激的泪花……
我们婚姻档案有结婚证档案和离婚证档案两种。到县档案馆查找婚姻档案不仅仅是为了离婚或者是再婚,更有其它原因。比如,有的夫妇想买房子,但结婚证丢了,因而前来档案馆查找婚姻档案;有的夫妇孩子下户口时找不到结婚证,就来县档案馆查找;有的夫妇外出打工租房子但却找不到自己的结婚证,因而前来查找;有的人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出生年月不一致,需要查找结婚证档案,凡此等等。当遇到紧急情况,火烧眉毛的时候,大家就想起了县档案馆。找到县档案馆,就看到了希望!找到县档案馆,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因为县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档案的,有专人、专屋、专柜保管。所以,有人这样形容:把档案放到县档案馆就如同档案进了保险柜。
声名鹊起
大名县档案馆自2006年以来,分三批次陆续将全县20个乡镇共计25个年头(1988年至2016年,其中1993、1994、1995三年缺失,未移交)的179165件婚姻证档案接收进馆。 大名县档案馆不仅率先将婚姻档案接收进馆,优化了馆藏结构,使民生档案占有率迅速提升,而且高度重视馆藏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工作,于2008年10月开始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婚姻登记、土地、房产、知青、招工、建国前老党员花名册、司法公证等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逐步实现了目录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的全部挂接。因而,包括我们婚姻档案在内的民生档案的查询办结过程,由原来的二十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缩减为一分钟内解决单人次婚姻(民生)档案查阅出证问题,极大的为查档利用者节约了查档时间。由此,大名县档案馆荣获省市档案系统信息化先进单位。
同时,在大名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县档案馆经过不断的跑部、进厅,不懈努力,终于使大名县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于2009年第一批次搭上了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扶持基层档案馆建设的班车,并于2013年建成和投入使用。而且,县政府陆续为县档案馆配备了防盗门、灭火器、去湿机、空调等必备设施,安装了视频动态监控,更换了高标准的密集架、防磁柜和一套库房安全保护系统。县档案馆新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更进一步激发了档案人的干劲和工作激情。身处如此优美舒适、得天独厚的环境,我们这些婚姻档案备受感动,不敢偷懒和沉睡于档案柜,而是积极踊跃地为全县民众服务,为构建和谐大名增色添彩。十六年来,平均每年接待婚姻档案利用者近3000人次,提供证明1600余份,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2020年以来,大名县档案馆成为河北省档案信息资源馆际共享的焦点。在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试点县的基础上,2021年,大名县档案馆成功安装了《河北省馆藏民生档案目录异地跨馆查询系统》和《河北省馆藏红色档案目录异地跨馆查询系统》,对民生档案和红色档案全面实施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并初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样一来,作为民生档案的排头兵,我们婚姻档案更是隔着窗户吹喇叭——鸣(名)声在外了。所谓异地跨馆查询,也就是说,现在身处大名县之外的群众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在外地档案馆查阅到自己的婚姻档案了。这样,情况紧急时,当事人就不用浪费时间专门跑多远的路到大名县档案馆来查自己的档案了。
各位看官,瞧我这张嘴,光顾说自己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实,在大名县档案馆民生档案里,馆藏全县1948年土改时期的土地房产证档案、土地三十年承包合同档案、合同制工人招工表档案、下乡知青档案、司法公证档案、果木林权档案、建国前老党员花名册档案等等诸多的民生档案同样在全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构筑和谐大名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档案工作的宗旨是“资政惠民”。包括我们这些婚姻档案在内的各类民生档案是以惠民便民为根本的。而占据县档案馆馆藏量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各类文书档案、红色档案和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大名府志》、《大名县志》、《南乐县志》马恩列斯毛著作与历年历月历日的《人民日报》、《河北日报》、《邯郸日报》以及不同时期的专题档案、名人档案等所发挥的作用,我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这里我仅说其一、二。
其一:利用馆藏,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2009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着力开展打造“宋府明城”活动。其关键一役是对大名古城四周城墙进行拆迁、改造。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居民擅自在城墙上建房,致使明时所建的大名古城满目疮痍,古城东、西、南、北四面城墙上住满了居民,既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又有下岗职工、老弱病残,达800—900户,拆迁工作异常艰难,难度巨大。为确保和谐拆迁、腾道,作为县委、县政府的职能部门,县档案(局)馆想县委、县政府之所想,急县委、县政府之所急,积极主动组织人员加班加点,调阅案卷180卷册,及时查找到了“在古城墙上建房违法”的相关文件信息20条,并检索到了《大名县人民政府关于城关镇建设规划和城墙保护管理工作归属问题的通知》(大政【1981】100号),为城墙的拆迁、腾道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文件宣读,让一些拆迁钉子户、难办户望而生畏,不再为县委、县政府出难题、找麻烦,在要求时限内进行了拆迁、腾道。
其二:为编史修志提供史料,以资后人。前些年,大名县开展了一轮编史修志工作,县档案馆为此项工作及时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从而使《大名县组织史》、《大名县宗教志》、《大名县财政志》、《大名县水利志》、《大名县交通志》、《大名县教育志》等等诸多志书得以顺利出版。特别是在编辑《大名县志》时,县方志办有关人员到县档案馆查阅了馆藏的旧政权、革命历史、县委等全宗档案300余卷册,从档案中摘录了解放初期的县情,解放不久人民踊跃参军、60年代大办食堂、大办丰产方、大炼钢铁、推行工资制、周恩来总理视察前桑圈等珍贵资料,为县志的及时顺利出版创造了条件。
……
展望未来
如今,2022年3月底,大名县委优化、重组了县档案馆领导班子。县档案馆新领导班子在稳速推进档案接收、档案保管、档案利用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已开始实施或高标准谋划了“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档案成果编研、档案开发利用、建立大名档案微信公众号、建立大名名人档案专室、建立立体化档案展览室、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县电视台合作推出《发现档案》栏目等开创性工作。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档案馆一定会在“为党守史,为国管档,为民服务”之路上迈出更加扎实、稳健的一步,一定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大名贡献更多的档案力量!
说了这么多,其实,作为大名县档案馆众多档案的代表,我今天所说的只是县档案馆的冰山之一角。就说到这里吧,谢谢大家!让您的眼睛受累了。
大名县档案馆 薛海河
2022年5月23日